职能部门发来了调研请求,接受还是拒绝?
“最近忙着跑市场,实在没空接待。”五指山三睿大叶茶业有限公司茶厂厂长陈中连在平台上点击了“拒绝”。
海量的惠企政策,到底哪条才适用于自身?
“系统精准匹配,省心省力。”海南江东湾数字创意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立仁打开平台,收到精准推送的一揽子“政策礼包”。
码上办事、码上监管、码上信用、码上融资……依托同一个平台——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码),如今,海南创新构建起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机制,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也让企业有了“一键约见”和“一键拒绝”的更多主动权。
有事必应,企业诉求“落地有声”
项目审批流程还未走完,招生指标申请截止时间临近,这让海南燕园中教科技有限公司一度有些着急。
“我们计划在文昌设立文昌北附中学,拟利用原文昌市罗豆中学校舍办学,需要在6月中旬前获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才能向教育部门申请2025年秋季普通高中招生指标。”该公司负责人马英说,但校舍的部分材料仍在审批中,“时间不等人!”
赶不上新学年招生,影响的不仅是企业。“这意味着,片区的高中学位供给将减少,影响孩子们入学。”马英说。
眼看“截止日”将近,马英决定向文昌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寻求帮助:通过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向该局提交了“政企约见”的诉求。
“我们来协调解决!”收到约见工单,文昌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迅速安排会面,现场为企业“把脉开方”:在教育主管部门来函同意、企业提交书面承诺并明确材料补齐时限的前提下,实行“容缺受理”。
6月13日,海南燕园中教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多亏了文昌营商环境部门的主动服务、全程指导,让我们及时拿到招生指标。”马英介绍,目前,文昌北附中学的招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将为片区新增220个高中学位。
进得了门、找得到人,更办得成事。依托“政企约见”系统,截至7月10日,我省已有982家企业向各级部门发出约见申请,全部完成约见。
打开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能办成的事可不止一件。“比如,我们进行登记注册时,通过使用‘企业码’上的企业开办功能,实现了登记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等事项的一并办理,不必多个部门来回跑,也无须准备一大摞材料,节省了不少办事成本。”金立仁说。
围绕企业开办、经营、退出全生命周期,海南整合各类涉企服务、码上应用,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码)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如今在审批、融资、征信、监管等领域,企业均能实现‘亮码办事’。”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无事不扰,涉企活动规范透明
马英完成了“一键约见”,陈中连则选择了“一键拒绝”。
前段时间,五指山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计划到五指山三睿大叶茶业有限公司茶厂开展调研,企业通过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的“涉企活动统筹监测”板块收到预约通知后,因时间安排有冲突选择了拒绝。
“以前政府部门通知我们要来调研,我们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接待好。”陈中连说。而现在,企业有了说“不”的主动权。
“入企调研、检查,本就是为了发现、解决问题,如果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反而是添麻烦。”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海南,政府部门入企调研、邀企参会等,均须在海南省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预约或登记,“我们严格控制涉企活动频次,力求‘无事不扰’。”
来自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全省统筹监测涉企活动12451次,给部门亮灯的提醒次数为120次,各市县营商环境建设部门统筹调整90次,企业拒绝181次。
对于非必要的涉企活动,企业有拒绝权;对于必要的涉企检查,企业也有知情权。
6月25日,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三亚市公安局联合开展多警种“综合查一次”检查行动,整合特种行业管理、出入境管理、政保、网安、禁毒、治安等市、区两级6支警力,对吉阳区某酒店开展协同检查。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更让该酒店负责人印象深刻的是,正式检查前,检查人员主动出示了“监督检查码”。
打开手机扫一扫,检查单位、检查内容、检查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感受到检查更透明更规范更敞亮了。”该负责人注意到,通过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上的“监管执法”板块,还能及时获悉检查结果、对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一码通全岛’不仅连通多种服务功能,也连通了政企互动的‘连心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海南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海南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规范涉企检查,正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