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7月11日上午,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中外航海界代表共聚一堂,为“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积极建言献策。
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发布了2025年中国航海日公告,发布博鳌倡议,号召航海业各有关单位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新趋势。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4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我国航海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路货运量达到98.1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14万亿吨公里,同比上一年增长8.8%,在货物总周转量中的占比达到55.6%;累计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作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长江流域基本实现电子航道“一张图”全覆盖。
当前,新技术革命浪潮重构航运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绿色低碳成为航运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航运净零排放进程不断提速,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海南积极推进“向海图强”,近4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加快布局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建立LNG、绿色甲醇船舶加注体系。加快建设智慧港口,构建港航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整体提升航运服务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水平,力争把洋浦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绿色零碳枢纽港”。
海南持续推动船籍港制度破局先行。在洋浦设立全国唯一国际船舶登记机构——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首创“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国船检机构入级检验,实行“全岛一港”登记、“两级审查”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推出英文船名、技术参数证明替代检验证书等便利措施,建立“一事联办”移籍和临时登记机制。
面向未来,海南正在构建“一港引领、多港协同”的数字化矩阵。全省港口同步推进数字化改造,通过整合港口运营全链条资源,形成功能互补、数据互通的智慧港口集群。洋浦港重点打造航运大数据中心,汇聚船舶动态、港口作业、海关通关等12类核心数据,构建全域数字化管理平台。海口港重点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应用,通过推进货车及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着力重构智能化运输体系,为琼州海峡客货运输注入科技动能。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表示,中国航运业正处在从大到强、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时期。未来的港口不仅是物流枢纽,更应是信息枢纽、技术枢纽、能源枢纽。港口需从传统物理节点,向“物流+数字”“物流+智能”“物流+低碳”的复合型枢纽转变。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4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公布了2025年度安全诚信航运公司、船舶名单,2025年航海领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2024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