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三亚多个海域发现剧毒僧帽水母。针对上述情况,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人员及专家经现场调查,发现该物种并非剧毒僧帽水母,而是僧帽水母的近亲蓝瓶僧帽水母。
这两种水母为何物?1月23日晚,记者联系采访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系副主任王海山博士。据其介绍,僧帽水母又称葡萄牙战舰,是一种致命的剧毒管水母。虽然僧帽水母像水母,但其实是一个包含水螅体及水母体的群落。而蓝瓶僧帽水母属于僧帽水母的一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温暖海域,生活在海洋表面,喜欢聚集在一起,随风和海流漂移。
王海山说,僧帽水母的气囊是左右对称的。气囊长9-30厘米,在水面上可以延伸多15厘米,呈透明、粉红、蓝或紫色。在气囊下面生有长触须,最长可达22米,平均长10米。触须上有充满毒素的刺细胞,可以杀死细小的海洋生物,如鱼类及虾。人类被僧帽水母蜇伤后可以造成剧痛,并会留下红色鞭痕,要2-3日才能消散。其毒素可以渗入到淋巴结,并造成更深入的痛楚。刺亦会造成过敏反应及一连串的影响,如发热、休克及干扰心脏和肺部功能,严重时更会致命,但致命的例子比较罕见。
相较于僧帽水母,蓝瓶僧帽水母体型较小、触须较少、毒性较小,被其蜇伤会有点疼痛和肿胀,但没有出现蓝瓶僧帽水母致人死亡的报道,请大家不要恐慌。
为什么三亚海域会出现蓝瓶僧帽水母?王海山表示,三亚海域本无蓝瓶僧帽水母分布,尽管蓝瓶僧帽水母本身没有游泳能力,只能被动漂浮在海面上,但其分布受洋流和风的影响较大。由于近期南海季风漂流的影响,三亚近海发现的蓝瓶僧帽水母可能是从更低纬度海域漂流至此。值得注意的是,蓝瓶僧帽水母的出现与海水污染并无关联。
对于网友关心的“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后怎么出处理”问题,王海山给出了几点建议:如果脚或腿被蛰伤,行走可能导致毒液扩散,增大疼痛范围,到达可清理和治疗伤口的地方后,尽量保持不动。其次,要进行冲洗,被蓝瓶僧帽水母蜇伤可能引起疼痛和发痒,不要揉搓或抓挠被蜇伤的部位。要使用塑料袋或毛巾等隔离蓝瓶僧帽水母的工具将其从身体剥离,使用海水仔细冲洗伤口以确保水母触手没有残留。此外,可用热水浸泡。研究表明,用热水浸泡伤口20分钟能有效缓解蓝瓶僧帽水母引起的疼痛。注意不要使用过热的水,以免伤势恶化。皮肤能承受约42℃的水温,并能有效治疗蛰伤,高温能够使毒液中导致疼痛的蛋白质失去活性。如果没有热水,冰袋或冷水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可适度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王海山提醒,大家在海边游玩遇到无法辨别的水生生物,请尽量避开,不要随意触碰,更不要把玩,也无须恐慌。
目前,三亚多部门已联合开展加强蓝瓶僧帽水母防范宣传活动,向市民游客普及相关知识,并制作警示牌设置在水母出现的水域附近。